http://www.news.zju.edu.cn/news.php?id=29575

作者:韩天高

在近几年的本科新生报到现场,“电子迎新”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内容。它之所以抢眼,是因为它让整个报到流程缩短到了十几分钟,甚至短短的几分钟。而对于09级本科新生来说,在报到之前,只要进入浙大全面升级改版的新生服务网,坐在家里就可以“报到浙大”了:了解报到当天的流程,观看模拟报到的演示动画,身临其境地感受报到程序,以及进行网上注册的资料填写和全方位的资讯查询。可以通过虚拟校园的三维景观图熟悉校园环境,“初识浙大”;通过搜索“同乡信息”,找到、联系本乡朋友;通过“家在浙大”、“学在浙大”等的查询,提前盘算自己的学习生活。

2009年是浙江大学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和提升服务支撑水平的一年,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校园网络已全面介入在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继电子报到注册、网上选课等功能,09年又启动了为学生提供课程与相关图书资源推荐、查询等服务,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全面升级改版,网上图书预约进一步惠及本科生群体,12个大类的电子书籍纷纷上线开通,学生在图书馆可以刷卡自主打印复印资料,毕业时的学位照今后也可以通过网络支持分布式自助拍摄了。

同时,“浙江大学个人主页”网站陆续导入20多个学院的近两千名教师的基本信息,构建了师生便捷实用的沟通桥梁。师生个人校内邮箱也从300M扩容到1G,网络存储围绕教师开发课件资源、学生提交电子作业开通了专项服务,并将个人空间从1G扩到2G。建成了一张具有万兆带宽,连接覆盖学校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人文试验平台,支持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交换以及教授个人主页、科研团队网站、在线学术会议系统等各项建设的浙大“科研专网”。全校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工作产出首批成果,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有力促进、提升了项目主体的管理效能。

2009年初,浙大图书与信息中心,融合图书、网络与信息三大优势,利用多样化的网络信息手段,整合图书馆的各类图书资源,致力构建资源与信息公共支撑服务大平台。

一年来,图书信息中心积极探索建立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学科服务模式,着手构建教学参考资源平台,以针对实现教学过程的虚拟再现和用户与图书馆间的智能互动;主动对接学部需求,对应成立了七个学科分馆,全面启动面向各学部、院系的学科服务工作,推出了多部门共同协商学科服务工作的学科沙龙制度,面向学科、课题的个性化咨询服务已经起步。

同时,完成历时四年的图书馆226余万册图书的书目回溯库建库任务,实现了全馆文献资源书目数据标准化及规范化著录,大大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加大对本校师生使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和资源共享力度,全年CASHL文献传递请求数量年比增加了130%,满足率高达95%以上,有效支撑了浙大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料,获2009年度CASHL文献传递服务“优质服务”一等奖和“年度进步奖”。强化特色资源建设,古籍保护取得显著进步:09年5月,浙大入选国家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80种古籍善本书入选《国家古籍珍贵名录》,总数位居全国高校馆第三。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项目(CADAL)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获专家评审论证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委同意项目经费单独下达,首批8800余万元拨款年底已到位。

走过2009,浙大人共同见证了收获的美丽。置身紫金港校区,往北看,新建的教师专用房栉比林立,与校园建筑交相辉映,那儿的人们已经乔迁入住,小区的名字很切题,叫“港湾”,叫“家园”;往西看,一片广阔的建设腹地蓦然呈现,那是浙大新校区西区的版图,已经通过专家论证的西区规划方案将要在那里“大展宏图”。再往前看吧,我们共同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浙江大学更美的将是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