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09年度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候选名单及事迹介绍

http://zupo.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32721&object_id=1012798

姓名:云霞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云霞同志在过去一年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对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认真思考,与同事深入探讨,并积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制定工作目标与计划,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与反省,注重在协调、管理方面个人能力的培养,在带好队伍、建立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对部门承担的职责认真剖析,制定宣传与培训的工作模型,建立机制不断完善该模型,利用学校资源建立一支信息化服务的学生队伍,融入中心各项业务,并对招聘、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各项举措为应用与服务推介部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该同志勤于思考,注重实效,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各种推介方案,带领团队快速实施。取得良好效果。购买网站内容管理器快速搭建网站,利用其完成its网站、中心网站、CALIS会议网站、迎新服务网,图书馆网站初步建成。全方位开展宣传与培训:统一身份认证从年初1万扩展到目前近5万,个人主页创建3000多并被各学院部门引用,网络存储使用260G,大型仪器共享达9000多。校园卡、网上自助缴费占总费用的27%,70台圈存机添加广告发布、视频发布功能。多媒体中心逐步发展为图书馆视听资源的揭示平台拓展新型栏目。迎新期间推介信息检索选修课程,开展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培训与调研,为各学科分馆提供相关学院教师基本信息,帮助开展学科服务,大力协助CASHL推介获得“年度进步奖”。改版培训网,对图书馆系列讲座大力,参与策划(以本科生为主)信息素养培育,形成工作框架,并已展开先期工作。在中心领导指导下积极拓展社会合作,与宁波软件学院共建高校信息化软件工程硕士专业课程建设,实施社会化公司对学校信息化成果推广方案,召开高校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班,策划并协助省教科网年会方案,安排落实与教育部共办会议事宜,安排中心外出考察与参加会议,积极推进中心与社会化公司进行合作,策划并实施回访工作,接待近50所高校来我校考察。

姓名:方伟杰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方伟杰同志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业绩如下:
(一)积极参与制定《浙江大学“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为保证规划的合理性与前瞻性,方伟杰同志对国内外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执笔起草相关内容,为规划顺利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审议贡献了自已的力量。
(二)业务过硬,充分落实学校提出的“提升服务、融入主流”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在影响大、涉及面广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负责学生数据中心、迎新工作系统、电子离校单系统、数据中心、教职工数据服务系统等时间紧、任务重的全校性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方伟杰同志勇于挑重担,均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迎新工作系统的投入使用,将迎新过程从过去的两天半缩短到一天,并创造性的建设了新生自助服务网,新生尚未报到就可以全面了解浙大,使迎新工作向前延伸了一大步。电子离校单系统减少人工审核(盖章)16万余次,平均为每位毕业生节省约5小时的离校手续办理时间。教职工数据服务系统在人事处年度考核工作中使用,仅填表服务一项就可以为我校教学科研岗位教师减少万余次的项目、论文和教学业绩的录入工作量,初步解决了困扰学校多年的数据重复录入,难以利用的问题。
(三)与学校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全校信息化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在项目建设、部署信息化服务过程中,与学校各部门的合作是信息化服务成败的关键。方伟杰同志积极探索合作机制,与各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充分调研各部门业务需求,虚心向老师求教,得到了各业务部门大力支持。他还利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各部门承担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指导工作,包括:科研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本科生院学籍管理系统、发展联络工作管理与服务平台、房地产管理系统、户籍管理系统和离退休工作管理系统等,为推进全校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统一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积极工作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件事”的工作态度带动激励着每一位项目组成员,使中心信息化支持与推进部成为中心最有战斗力的团队。方伟杰同志工作勤肯踏实,作风过硬,关心集体,团结同志。

姓名:叶耐霜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本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遵守学校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团结同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参与并推进中心网络运行管理系统开发,重点检查测试了个人帐号、单位用户、集团用户、大客户等功能模块,顺利实现了单位用户等数据迁移。
2、综合管理单位用户开户、业务变更审核、账单统计核发等工作,受理用户各类咨询,提供费用结算和流量查询。本年度共增开单位用户等70余个。
3、负责监控中心日常管理工作,落实监控中心排班管理,考察评估电话服务质量,督导落实服务礼仪,统计分析话务接通率、通话时长、工作量等各类服务指标,形成服务明星考核表,稳步提升监控(呼叫)中心总体服务质量。本年度监控(呼叫)中心共接听电话近50000人次,平均话务接通率接近80%,服务满意率超过90%。
4、接待用户来访,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及时为用户排忧解难的同时树立了中心良好的服务窗口形象。本年度共接待用户来访50余人次,获得普遍好评。
5、承担了学校教师校内个人免费邮箱建立和日常管理工作,承担了图书馆人员办公帐号、免费VIP帐号等各类帐号开户及日常管理工作,承担了院系部处网站事务联络工作,积极为部门发展献计献策。
6、在完成以上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姓名:俞宏如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1.参与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编制2009年、2010年、2010-2015年多项规划,落实建设任务,检查工程项目进度。参与新校区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的评审。
2.具体负责四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分别是校园网出口链路负载均衡项目、反向VPN扩容改造项目、出口流量控制项目和紫金港校园网升级改造项目。到年底,前三项应用已经完工,投入正常运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紫金港校园网项目已经完成立项、招投标、光缆施工,目前正进行网络设备的安装和割接。
3.参与信息资源对社会服务共享的工作。进行了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初步搭建并运行了资源共享平台的软硬件,上传了学校的部分精品课程和优秀学术资源。
4.参与了浙江省高校图书资源共享项目(ZADAL)的网络建设工作,建成浙江大学为核心,有7所高校参与的城域高速互联中心,目前已稳定运行。
5.担任教科网浙江省主节点NOC,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为浙江省内的高校和社会用户提供服务,包括接入服务,故障恢复服务,咨询服务和设备监控工作等。参与高考招生服务。

姓名:郑强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在1999年数学系就规划要建设一个快速通畅的网络平台,让我系教师能够通过该网络平台快速地查找到国际上最新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并且我系资料室也订购了一些国际上重要学术机构电子期刊,为了让老师不仅在学校里而且在家里也能方便地查阅到自己研究领域的相关论文和最新成果,数学系在2000年与网络与信息中心合作,由网络与信息中心专门为我系开通网络信道,配置专用的代理服务器,派专人负责我系的代理服务器和用户帐号管理。郑强老师从2008年开始负责我系的代理服务器和信道的管理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在日常中遇到问题都能及时帮我们解决,保证了我系专用信道的畅通,为我系的科研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姓名:赵亚萍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2009年围绕中心“保障运维、提升质量、丰富内涵”的工作目标,带领本科室成员积极推进重点任务建设,在信息化应用保障机制、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应用与推广、试点示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顺利启动公共通讯平台、E校园电子地图平台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优化提升统一身份认证、协同办公、个人主页等6个重要信息系统,组建了信息化运维服务队伍,制订了一系列运维管理流程与服务指标,建立运维服务网站,信息系统咨询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用户咨询电话量下降近50%。支持学校试点示范项目20个,极大地推广了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的应用,带动学校信息化向集中节约化发展,为后续信息集成,业务互动奠定良好基础。正在制订学校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用于指导学校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实施和信息系统技术方案评审。
积极协调信息化项目建设,培养信息化项目管理人才。顺利完成2006、2007年项目结项,有效推进2008年各项重点建设任务,做好2009年项目立项、招标、启动工作,带领新进人员熟悉项目管理业务。
完成11个重点项目和8个试点示范项目的验收,4个重点项目的立项论证。将在年底新推出公共通讯客户端、机构典藏、图书馆学科服务、新书快读、个人主页等服务。
积极管理部门内部事务,支持做好信息化运维保障工作。制定完善各类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职责。规范信息化测试与运行服务器管理,制定模板、规范建设方案论证、招标等工作流程,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强化了项目间的沟通协调,统一认识,明确项目定位,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强化了与公司方的沟通协调,为部门成员尽可能地争取资源。
积极与图书馆合作,协助做好学科服务技术支撑,推进网络教学科研工作。配合参考咨询部,协调公司方做好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人文社科学术信息资源服务、信息学部海外人才库等系统建设。

姓名:徐锋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1997年以来长期从事校园网络建设,先后完成了杭州大学、浙江大学新校园网络的建设工作。
2007年5月开始参与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负责校园卡系统的规划、建设与日常服务工作。建立了校园卡的管理规章及业务流程,在完善系统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服务的拓展。截止2009年底已经全部完成在校师生的换发卡,完成应用系统接入20多个。使校园卡能够全面服务于管理、教学、生活等各个领域。
本人工作认真,有大局观,在工作中培养了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同时能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信息化服务工作。能够努力实践“自主型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园电子服务应用。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给尽可能多的师生带来便捷。

姓名:贾春燕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本人在2009年1月至12月,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在项目建设方面主要负责统一身份认证二期、基于用户身份应用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三个项目,在过去的一年中德、能、勤、绩四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
1.认真学习并积极参与学校的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围绕学校“八大行动计划”,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通过项目负责人岗位的锻炼,在技术及沟通、交流、带领团队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统一身份认证具体完成工作如下:
(1)扩大统一身份认证应用面:系统目前访问量达310万次,总激活人数(使用人数)达48000余人,其中教职工6600余人,学生4万余人,接入的应用系统达40个。
(2)电子签章成功应用于“教职工退休审批”流程中,通过电子签章的使用,减少了退休教职工在四校区奔波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已向学校提供231枚电子印章,其中部门公章99枚,电子签名章132枚。总使用次数2952次,其中计财处离校使用73次,后勤管理处490次,外事处99次等。
(3)完成统一身份认证标准规范建设。
(4)提高系统安全性、稳定性提升:完成负载均衡测试工作,并最终确定方案。
(5)完成统一身份认证二期初验工作。
(6)完成统一身份认证扩容建设方案论证以及招标工作。
3.基于用户身份应用整合:
(1)开通用户自注册审批渠道,为经费自筹人员,离退休人员,外聘导师,继续教育学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在学校没有电子身份人员办理校园卡,财务一卡通等事项提供便捷服务。目前,注册审批系统中已有注册用户2533人,其中1375人已经成功通过审批进入到统一身份认证身份信息库中。
(2)根据zupo发文维护更新全校统一的机构编码,并根据应用需求增加归属查询等4个视角,为促进学校业务联动提供服务。
(3)提供应用整合客户端给研究生院老师创建“2009级强军计划”等4个群组,群组成员利用平台进行交流。
4.公共通讯平台:2009.10.16日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2009.11.6完成招标工作。合同已签。目前项目已完成开发。

姓名:王震
单位:信电系

王震,现任信电系党政办主任,同时也承担着学校和系之间的信息联络员工作,工作扎实,细致认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推进信电系的信息化工作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2009年,是信电系作为院级机构开始独立运转的第一年,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为做好学系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该同志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系网站的建设及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加强和完善系网站建设。该同志广泛收集和浏览国内外院系网站建设经验,虚心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精心设计,向系领导提出网页改版方案和优化建议,为主负责对系网作了两次改版。改版后的系网站最大特点是信息资源丰富,数据查询功能强大,通过系网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信电系的发展历史,每年的大事记,组织架构,师资队伍,历年来信电系的科研奖励和教学奖励情况等,还可以查询到50年来的校友名录和信息,为信电系对外交流合作、人才招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信电系今年引进较多海外人才,包括中组部“千人计划”李尔平教授、求是特聘张仲非教师等,系网的“人才招聘”栏目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来源,系网为他们了解信电系提供了信息支持。系网在学生选导师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只要登录系网,教师的信息、承担的课题、研究领域、教学经历等一目了然,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同,满足了系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管理、文化建设等对网络的需求。如今信电系网站由于其强大的服务功能、数据查询功能和权威性,已成为信电系师生获取信息的不可缺少的平台。
二是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在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方面,该同志负责具体实施相关的工作,开通了浙江大学协同办公系统,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收发文件,实现了无纸化操作。此外还开通了短信平台系统,建立了信电系教师邮件群发系统。通过这些平台系统,学系第一时间将学校、学系、各部门的有关政策、通知、信息及时发送到每位老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该同志的努力,在短短的时间里建立健全了信电系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为学系与学校、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反馈提供了交流空间。
信息化工作建设任重而道远,该同志积极配合系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对来年信电系信息化建设作了规划,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为促进系信息化建设,推进系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不懈努力。

姓名:方令超
单位:科研院

该同志于2007年5月开始,参与负责科研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一、信息化项目
协助完成“科研管理系统一、二、三期”的项目建设,一期完成整个系统构架和主要功能,围绕研究人员、机构、项目、经费、论文和著作、引文、专利、获奖、成果鉴定等要素,搭建起全校科研管理和服务的统一工作平台;二期完成人员考核与科研机构评估体系、学术会议与特邀报告管理等评估功能;三期项目是学校首批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项目,主要包括:采用新的科研经费办理流程、接入数字校园、建立科技支撑和共享平台、提供研究所量化考核基础数据、强化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等几部分,已通过学校验收。
负责“科研成果采集与加工系统”的项目建设(科研院另一个学校首批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已完成论著管理功能升级、三大检索论文管理优化、学部调整等重点功能,预计2010年初验收。
二、管理维护和制度、培训
负责维护科研院院网、科研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转,对院网进行了网页界面设计、后台功能开发和数据库备份,及时在院网上更新各类相关公开信息,包括科研院简介、机构设置、科研基地、人才队伍、科研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等。同时负责解答教师的各类科研系统使用的反馈和咨询。
撰写了《科研院网站管理办法》、《科研院科研管理系统管理办法》、《科研院科研管理系统科研数据管理细则》等科研院院内信息化规章制度;组织科研院的信息化培训,并编写培训手册。
三、信息共享与应用
积极配合开展相关数据融通,开放科研业绩数据视图至数据中心,并与计财处、人事处、信息中心等应用服务数据互通。
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2007年,协助信息中心“网络学术创新环境”进行调研,以成果转化和西湖论坛为主要建设目标。2008年,配合数字校园推广,接入学校公共应用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短信应用平台等,同时,将人事考核所需的数据纳入科研管理系统,以配合学校人事考核。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调研。2009,为进一步解决教师年终科研业绩考核复杂的问题,重点优化论著管理功能。
四、信息化成果推广:
科研院推出的“网上科研经费办理入账”服务,得到了教师的好评,能很大程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成效显著。社科院、设备处也借鉴了该方案,已经或拟推出了相应服务。

姓名:叶松
单位:控制系

叶松同志自1998年到研究生院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信息化建设工作,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承担研究生院主页、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包氏基金会主页、学位办主页等项目的协调人和系统管理员,2005年担任研究生院办公室主任后继续分管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研究生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

姓名:仲玉芳
单位:控制系

在近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本人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爱岗爱校,已服务师生为己任,工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
在电脑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日益提高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师生员工,意义重大。基于此,在系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本人主要从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平台、软件建设和人员的培训三方面入手,来推进我系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筹措资金,为我系购买了2台较好的服务器,分别用于系邮件服务器和网站服务器;
2、积极与各研究所、实验中心联系,建立所级网站;
3、协助完成了我系两个大楼的网络改造以及交换机的更换升级;
4、联系系网站的域名申请、服务器购买、服务器的托管;与网络公司协调完成系网站的升级更新;
5、建立系级的办公文件共享平台(FTP),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办公效率;
6、完成系网站和系网络的日常维护工作;
7、解答师生的技术问题,对行政人员进行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培训,促进信息的共享应用。

姓名:庄代波
单位:发展联络办公室

该同志任发展联络办校友事务部副主任,主要负责发展联络办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工作踏实、敬业、勇于创新,坚持按照学校和发展联络办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各部门、学院(系)、全校师生和近50万校友为服务对象,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本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关心下和办公室领导大力支持、在他的努力工作下,《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工作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于2009年正式启动,它的启动标志着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工作与服务平台的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2、他担负着《浙大校友网》、《浙江大学基金会网》和《发展联络办办公网》三个重要网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使之真正起到了本部门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3、他客服困难、勇于创新,独立开发了《校友信息管理系统》为学校的校友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也得到领导、同事和全体校友的一致肯定。迄今为止采集约12.5万校友的有效信息,掌握了约5万个移动电话、4.4万个邮件帐号和7.3万个通讯地址。为总会向校友发送各类电子邮件和短信提供支持;也为各部门、各学院(系)查询校友信息提供有力保证;为校友信息的分类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进一步的挖掘校友提供有力支撑;4、由他独立开发的各类小应用系统为我办的高效工作提供保障,如《个性化邮件群发系统》为《浙大校友电子信息报》发送和各类邮件群发提供保证,该系统每年发送量约20万封邮件,获得了广大校友的一致好评;5、为本部门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网络信息规章制度、建立起网络信息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他所负责发展联络办信息工作从未发生数据维护、信息安全等责任事故。

姓名:朱莲英
单位:社会科学研究院

2009年是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我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信息化管理人员,为我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了一些工作,具体如下:
一、积极投入系统的使用与调试
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管理信息系统自2005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以来,目前已升级到V3.0版本,作为真正使用系统的第一线科研管理人员来说,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对系统加以改进,是推动该应用系统用好、用实的关键。我作为面向全校广大文科老师的科研工作人员,不管在系统的初创阶段还是在各个的升级阶段做了大量的数据测试工作。尤其是今年,在三期项目建设中,为了使老师能更简易地进行网上申报,免去他们因空间、时间问题所造成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系统进行了项目申报流程的改造和经费申报流程的改造,这期间,我做了许多调研工作和测试工作,到目前为止,新系统已能正常进行运作,不仅大大方便了老师,也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二、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接入统一身份认证
为了使人文社会科学管理信息系统能顺利接入学校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形成全校统一的通行入口,使文科老师不用再重复登入不同的系统,录入同一数据。在院领导的重视下,我投入了许多精力,做了大量的数据清理工作,对全校文科教师的人员信息(主要是职工号)进行核实,清查。
三、加强信息化队伍自身建设,做好信息化队伍的培训工作
由于版本的不断更新,许多老师对新系统的一些功能了解认识不够,学院分管科研的老师也由于频繁换人,经常会有许多对应用系统的不了解而来电话咨询,我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答疑。为了使新系统能受用到每位科研人员,在新系统的使用初期,我们对各学院科研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了解新系统的功能所在及其操作流程。经过培训,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信息化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姓名:吴小红
单位:房产处

吴小红同志现为房地产处房产管理办公室主任,一直致力于推进房地产处信息化建设工作。近5年来主要负责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
1、完成了“浙江大学经济适用住房申购系统”,该系统除承担发布有关经济适用住房申购方面的信息外;主要是进行住房申购网上报名,做到一次申购、多次使用,相关信息从现有数据库中提取,避免教职工重复填写各类资料;同时系统根据申购人情况,进行自动排队计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经过不断建设和完善,目前已经是一个集住房申购、车库申购、住房补贴申报、教师公寓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的住房管理平台。该系统极大地提高房地产处申购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也大大减少了广大教职工的来往奔波之累。
2、完成了“浙江大学专用房选房系统”,针对选房时房源多、时间短的情况,将所有的房源、户型、朝向、楼层、个人选房资料等全部录入数据库,根据个人的职称、职务情况提供房源查询、户型查询、房款测算等等,选房过程数据实时显示、实时公布、实时更新,做到整个选房过程公开、透明,又为选房老师提供最新情况。
3、积极申报学校示点示苑项目,2008年申报“E—校园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以住房为载体,集人、财、物于一体的可视化公共资源平台,因系统庞大、涉及多个工作部门,推进速度相对较慢,目前已基本完成公用房子系统的开发工作,其它工作正在紧张地实施中。
二、数据共享方面:
四校合并之初,原有的房屋数据为单机版的数据库,房屋信息分校区维护,共享性非常差。对原有数据库进行合并整合,建立统一的住房数据平台,内部数据已全部公开共享,分校区设立工作权限;除学校军工项目、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信息外,其余信息在校内已全部公开、共享。
三、应用信息化标准方面:
完成全校公用房房屋标准名称和房屋标准代码编制方案工作,为全校公用房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四、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工作:
从2004年起,在处务虚会上先后4次主题发言,题目为“关于房地产处主页建设的设想”、“浅谈房地产数据资源共享的理念、目标、手段”、“推进房地产处信息化工程、建设协同办公环境”、“高校房地产信息公开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不断推进房地产处信息化建设水平。
通过近几年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房地产处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内部数据已全部实现共享,内部已基本实现了协同办公环境。

姓名:吴以才
单位:计划财务处

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计划财务处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目前担承综合管理办主任一职,主要负责计财处信息系统的建设推进,以及收费管理等事项。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为我校财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做出了扎实的工作。
参加工作初期,自主开发会计业务柜台报销系统,实现了我校会计电算化从原来手工制单、后台录入的初级阶段进入了实时处理阶段。
2002年开始,我校本科生实行完全的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我们与教务处密切协商,制定了学生收费信息的相互共享接口。2004年起,本科生学费收费系统正式使用。2005年研究生学费收费系统也正式启用。从而实现了我校学费收费管理的全面电算化,学费欠费率不断降低。
2005年自我校学生数据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参加相关的业务需求调查及协调工作。实现了财务会计业务数据、学生学费数据与数据中心的双向共享。在我校随后开发的毕业生电子离校系统、新生入学管理系统使用中,积极配合。为我校数据共享应用不断推开发挥了一些应有的作用。
财务一卡通经费管理系统在2009年逐步实施,网上预约报销系统、无现金转账系统及相关数据接口系统在前期的安装、测试、反馈完善后,于年底前也正式推出;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接口需求的协调也越来越多。今年更多地承担了新业务系统的推进工作,为保证各项业务正常运行,积极参与和负责有关的事项、协调相关的业务需求沟通,测试平台的安装调试,软件功能的测试反馈等,使这些工作正常有序的展开和完成。

姓名:吴志航
单位:研究生院

吴志航同志自1998年四校合并以来就从事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系统开发组组长承担了教务处汇海教学教务管理系统(1999-2002)、研究生教育管理综合信息系统(2000-2004)、远程教育学院学历教务管理系统(2002-2005)的设计、开发与运行维护工作。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工作锤炼,培养了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视野和较全面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能力。
2006年调入研究生院工作,承担研究生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工作,具体负责研究生院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协调工作,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二次开发,研究生院主页的设计开发,英语机考系统运行维护,研究生院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日常管理及备份等。通过信息化工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持。
积极参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参与学校数据中心研究生教育相关信息的标准规范制订工作,完成了研究生数据推送和其他部门应用数据接口设计与实施,为计财处、宿管中心、人事处等相关部处提供了实时数据服务。积极申报建设面向广大师生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获得示范试点立项建设的项目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配套管理子系统、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价和预警子系统、学位论文网上评审子系统、公派出国申请及管理子系统、博士生导师申报及遴选管理子系统等。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并得到采纳,例如部门服务器设备维保统一采购、基于用户身份的统一消息服务平台应用等。
从事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已有11年,未发生数据维护、信息安全等责任事故。

姓名:吴剑
单位:理学部

本人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同时又是学部信息化建设工作联络员,多年来,一直以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周到”的服务为己任,认真做好单位网站信息管理与改版维护、短信平台使用管理等,在工作中积极思考,与其他同事一起尝试各种信息化程序的开发与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与服务水平。
一、树立较强的信息化意识
作为一名管理与服务工作者,本人非常注重资料与信息的积累、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开发利用、办公的智能化与协同性,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基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自99年理学院成立至今,一直努力探索,从最小的“理学院收发文管理程序”开始,不断进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探索。
二、认真做好信息化工作
做好网站信息管理与改版维护工作。2007年,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理学院办公网进行了改版,此次改版过程中,在“学院服务”中加入了“每周会议”和“党费计算”两个小应用程序。“每周会议”是改版时要求技术人员开发的,此程序集会议室预约与会议浏览功能为一身,有效地避免了会议室的冲突,使学院一周会议清晰明了;“党费计算”是2002年与学院网络管理同志一同开发的小程序,旨在方便在职教工党员计算党费交纳额度之用,在职教工党员只要根据本人工资单上相应栏目填妥后,每月应交纳党费就自动计算出来,多年来这一程序受到理学院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及教工党员的好评,此程序还为兄弟单位提供了参考。
做好短信平台维护工作。理学院是2008年开始使用短信平台的,也是较早使用短信平台的几个单位之一,由于多年工作的积累,学院近600位教职员工的通信录很快导入平台,学院机关人员通过使用,觉得校办开发的短信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管理工作。
积极试用各类新开发的信息管理程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用电子公章,试用“基础数据查询服务系统”并提出增加人名“模糊查询”功能的建议。在使用协同办公系统的过程中,对类别名称、相应功能等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积极进行各类信息化管理程序的开发与应用。2000年会同学院其他同志一起对收发文管理进行了创新探索,自主开发了理学院收发文管理程序,通过对文件的数字化管理,极大地方便了文件的查询与利用;同年,又开发了会议记录与纪要电子存档程序,在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信息化工作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本单位的特色,集合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发和应用有理学特色的信息化建设的项目,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推动管理创新。

姓名:李五一
单位:设备处

李五一同志自2004年起任实验室处处长一直重视、关心和支持信息化建设。2009年可以说是实验室处信息化年,全面推进部门业务过程信息化工作,优化管理服务流程,促进工作效能建设。
今年我处信息化建设可以归纳为“123”,即做好网站改版、申请二个示范项目、启动三个系统建设。
1、做好网站改版。2009年6月对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丰富和完善部门网站建设,建立了主题服务栏目,对实验室处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09年11月并配合学校实验室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建设了专网,为专项活动更好开展起到了宣传、督促作用。
2、申请二个示范项目。申请了信息化示范项目“实验室安全环保培训与考核系统”和“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环保培训与考核系统在相关学科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处完成了包括通识类、生物医学类、化学类、机械建筑类、电气类、辐射类等六大类考试题库建设。截止目前,共有6593人次参加了考试,其中5900余人次通过了考试。大型仪器管理系统建设已成为我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展示平台,平台收录了2000多台大型仪器。
3、启动三个系统建设。做好仪器设备资产查询系统更新优化工作。我处引进了北化的设备管理系统网络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每个员工都可以登陆和查询,通过该系统使得全校的设备资源公开透明,使得仪器设备领用人的管理更方便。2009年11月组织建设“浙江大学大型仪器有偿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旨在实现对院系级大型仪器有偿服务平台信息的管理、平台仪器服务收费项目的管理以及网络收入分成的管理。为更好的完善我处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2009年12月初与校办信息化办公室沟通协商后,决定在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与审批报告的网上审批。此项目的实现将极大地方便老师,提高仪器购买论证的效率,节省时间,加快经费的使用。
李五一同志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推进本单位业务的信息化,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在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扎实成绩。

姓名:李铁林
单位: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1)信息化项目在学校信息中心的大力配合下,结合信息中心硬件、网络等方面的意见,并对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就业中心网站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负责开发完成了全新的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就业中心网站,实现了就业中心具体业务流程的全面信息化。并将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到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2)管理维护数据同时负责维护就业中心的数据库服务系统,包括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以及对冗余数据的及时处理。工作期间内(2年半)未发生任何生数据维护、信息安全等责任事故。(3)推进数据公开共享就业中心数据纳入数据中心共享标准,并将有关数据共享给35个院系,同时给校领导及学校相关部门(党办、校办、招办、保卫处、本科生院等)开放实时查询功能。(4)应用信息化标准规范新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严格参照教育部,教育厅及学校的数据标准,不仅与省教育厅的数据库报送系统能够完全对接,而且也能够与学校数据中心完全对接。(5)推广信息化成果对于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各院(系)老师展开5次以上系统培训工作,并专门开设系统使用问题栏目。在各院系网站,并在学生关注BBS栏目介绍推广新系统。经过努力,新系统已经顺利运行。毕业生通过新系统完成生源确认、协议书录入、报到证预览、违约申请、协议书遗失申请等就业流程;学院(系)老师通过新系统完成生源、协议审核、数据上报、数据统计等工作。对于新就业中心网站,每个企事业单位招聘都必须通过网络完成注册申请,招聘岗位发布,招聘场地预定等工作。
对于2009年度中心信息化的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学生,院(系)老师,相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肯定。信息化不仅提高工作效率,简化业务流程,也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姓名:卓勇
单位:图书与信息中心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校和图书馆和目标,参与并完成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主要参与及完成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包括,组织完成了图书馆网站改版开发,并在2007年及2008年的全校网站评比活动中两获一等奖;主持并开发了图书超期、预约图书短信提醒服务,配合完成了与校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通讯平台的对接;完成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拓展,配合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发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后台用户管理系统,保证了图书馆系统与校园卡系统的顺利对接,并对读者数据进行同步,配合完成了与门禁管理、超期滞纳金自助管理等系统的对接;开发了跨校区图书异地预约及分馆之间馆际互借服务系统,基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发完成数据处理和统计功能;主持完成了数字资源本地镜像、学位论文系统建设管理和维护,保障学校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主持完成图书馆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工作,组织开发了多个应用管理软件,配合回溯库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为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等应用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参与并完成了机房改造等信息化基础技术支撑环境建设。

姓名:周礼
单位:人事处

2009年,本人坚持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信息化业务知识,认真领会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思路与想法,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信息化工作水平得到了新的进步。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本年度,本人协助开发了“退休教职工离校手续办理平台”,为二百余名退休教职工提供了网上办理离校手续的便利,免去了跑职能部门盖章的劳顿;协助开发“项目聘用人员手续网上审批平台”,并将于明年推出使用。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教职工提供更多服务并提高工作效率。负责修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教职工基本数据,一年里审核新教工基本资料、修改教职工学历等基本信息千余条;将教职工基本数据同步贡献于教职工数据中心,为学校管理及其他部门工作开展提供重要参考。在人力资源平台数据基础上,做好各类人事报表的统计工作,如《高等教育基层报表》、《机构编制使用统计表》和《人才资源报表》等,并协助学校计财处完成财政供养、财物基本数字表等,协助科研院、房产处、设备处等部门完成统计工作。

姓名:林成强
单位:新宇集团

林成强同志现为新宇集团信息中心主任。自1997年留校工作以来,一直在新宇集团负责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从服务型网站体系到学生公寓信息管理系统,再到集团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结合集团发展实际,亲自开发和组织开发了各类系统和网站,为新宇集团打造数字化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自行开发了一套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OA系统),并已成功地应用于整个集团的日常工作中。有效解决了集团各公司的地域分散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横向和纵向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管理,实现了远程办公的需求。
二、研发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浙江大学各个校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山东潍坊医学院等高校广泛应用。
三、建立集团企业门户网站(http://www.chinasinew.com)和学生公寓网站(http://home.chinasinew.com)。2009年,荣获浙江大学优秀网站二等奖,浙江省高校后勤系统“优秀网站”光荣称号。
四、2001年起,作为浙江大学学生宿舍网管会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校区学生公寓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维修工作;2008年起,与中国电信签订网络代维代管协议,承担紫金港校区的网络代维业务和相关电信产品的代理业务。
五、2007年起,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成员,参与了学校学生数据中心、校园一卡通项目的建设,解决了我部门与学校数据中心数据的实时共享,并参与了校园一卡通项目、学生数据中心二期项目等项目的专家评审工作。
信息化、网络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企业管理需要,林成强同志不断将科技手段引入传统服务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远程管理及内部资源的共享。

姓名:胡平洲
单位:继续教育管理处

胡平洲同志担任我处外联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期间,主要负责我处的信息化建设、文字工作和其他外联和发展的综合任务。在信息化建设总善于从整体考虑问题,提出了我处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路供领导决策;在数据管理方面因为我处目前所有的网站均委托外单位。但是他注重系统维护时的数据收集。在推进数据公开共享方面能自觉按照学校的要求对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在新开发或系统升级时让软件公司和学校数据中心进行互动,让软件公司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数据标准,推动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每次和开发商的会谈他都主动与会并提出他自己的想法。能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开发商的谈判中注意为学校节约资金。在推广信息化成果方面能与省市区教育单位等进行主动合作,为加强我校在继续教育方面和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作了很多推进工作。
当前,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上面临艰巨的任务。胡平洲同志能按照各级政府和学校的要求加强对处内个网站的信息安全工作,及时传达学校有关部门的要求精神,认真配合省政府和学校有关部门对我处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的检查工作。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常抓不懈。
重视信息化规划和推进工作,认真按照处领导的要求,草拟了信息工作条例和信息发布流程等。
具备主动的服务精神,单位内同事的计算机出现各种问题能及时进行维护。

姓名:胡华桔
单位:农学院

胡华桔同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热爱学院信息化建设岗位,且乐于奉献,从事该工作4年来,受到学院广大师生的好评。
该同志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较强的信息化意识,积极推进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项目在农学院的应用,是农学院作为试点单位参加学校各类信息化项目推广的执行者。(1)农学院是学校第一个应用该平台的学院,自2007年来已成为学院办公的重要辅助平台,累计发送短信达10万多条。(2)农学院是外事网上审批学续的两个试点单位之一;(3)农学院是OA系统的首批试点单位之一,校办信息化室及研发公司多次召集会议,听取各试点单位的对流程的使用意见及建议;(4)农学院是学校最早使用电子印章的院级单位。该同志担负着农学院在ZUPO、党办信息、OA系统、电子印章、外事审批、短信平台、电子离校系统等项目应用的管理者和责任人。

姓名:胡志富
单位:人事处

胡志富同志自工作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政策水平,尤其是在人事处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1999年上任人事处秘书岗位,独自开发了人事处第一个网页,也是机关部门为数不多的网站,随后升级改版了多次,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升级改版的人事处网站,首次将部门办公文书和信访督办内部流转功能建于网站后台,实现了部门内部的纸质向无纸化跨跃。
2003年胡志富代表人事处与网络中心和校办启动了“浙江大学教职工数据中心”系统的建设工作,他大胆提出了应用先行的思想,即提出了通过应用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观点。在实现教学科研岗位聘任网上申报业绩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原教职工数据中心”。用王立人主任的话说:“校办多年想做的事,终于建成了”。期间根据教育部《高校管理信息集》,结合学校特点,多翻与职能部门沟通确认,建立起了浙大教职工数据字典,即统一的数据标准,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在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和精力,建立起了“浙江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07年完善升级改版后,首次实现了部门数据向学校数据中心实时同步提供数据信息的部门系统,为学校全面信息化建设又打下了坚实的一步,为学校教职工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人事处内部,他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办事效率。2009年推出了退休人员网上办理退休手续的建设和应用,让近二百多位退休人员少跑了计财处、图书馆和离退休处等职能部门离校手续盖章的路,受到部分退休人员的好评。在2009年教学科研人员年度考核工作中又进一步推进“表格推送”功能应用,受到了部分教师的好评。目前正进一步完善、优化项目制聘用人员网上审批平台的功能和实施准备工作。
多年来,胡志富一直致立于促进学校信息化事业,他认为:部门的信息化离不开学校的信息化,学校的信息化也离不开部门的信息化。不论是学校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系统应用,还是2006年至今每年启动的教学科研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目的都是想促进学校信息化基础数据建设和完善。

姓名:赵爱军
单位:本科生院

赵爱军,女,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已在我校教学及管理岗位工作20余年,历任校办行政室副主任和文秘室副主任、竺可桢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现任本科生院办公室主任。
该同志平时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待人诚恳,团结同志;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任劳任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与广大师生的好评。
在工作中注重信息化建设,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自本科生院成立初就开始着手以信息化建设推进本科生院业务发展的工作。积极配合校信息化发展战略,梳理与整合了院内4个信息系统、10个网站相关信息,并多次邀请信息中心有关专家指导院信息化整合建设方案,推进信息标准规范化、信息数据共享化。
负责创建与维护本科生院门户网站(ugrs.zju.edu.cn)。在校、院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近一年来主持召开信息化建设专题会议10多次,加强与学工部、团委、宿管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了本科生基础数据库,创建了“本科生院信息服务系统”,拟为全校教学管理者和广大师生提供本科生从生源地到就业一系列在校信息,有效提供各类本科教育业务处理手段和优质的教学信息服务,为决策者提供充足的数据和统计分析手段,帮助校、院(系)教务部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依靠多年的工作积累和扎实的业务能力,一直秉承信息“安全管理、安全防范”的方针,积极制定、落实各项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保障院信息化健康发展。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维护工作中,未发生信息安全责任事故,较好的维护了集体利益。

姓名:赵朝霞
单位:统战部

赵朝霞同志负责党委统战部信息化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着力于构建知识共享和打造高效工作平台,稳步推进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
1、积极参与“浙江大学基础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系统”的建设。多次参加“浙江大学基础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系统”建设工作会议,积极就系统建设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于系统中有关民族师生部分信息的建设和维护,她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就系统的功能建设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并承担了系统内有关数据的维护工作。经常使用“浙江大学基础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系统”,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有关部门,推进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2、积极推广使用学校信息化系统。紧紧依托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校园OA系统、短信群发系统等在统战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强对部门内人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积极在部门内推广使用相关信息系统,目前,部门成员对学校相关信息系统能熟练掌握并积极使用,有效地提升了部门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
3、加强部门信息化建设进程。认真做好“浙大统战”门户网站的运行维护,不断丰富网站内容,扩大网站影响力,使网站快速、全面传递了统战工作信息,不但节省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信息传递的范围得以扩大,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结合学校机构调整,在以往已建的各类统战成员数据库的基础上,经与相关部门和各院级党委沟通协调,进行数据整合,进一步完善了全校统一战线成员的多项工作数据库系统,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姓名:袁利民
单位:宣传部

该同志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不断加强自身党性的同时,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受到部门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作为宣传部网管办主任,在部领导的带领下,该同志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按照学校信息化规划,认真履行职责,注重实效,创造性地开展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完善了我校校园网络管理与保障机制,建立了网络舆情日报和突发重大事情专报机制,完善网络敏感时期的应急管理处置机制与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反馈机制的建设。该同志还组织开展了学院、部门网站建设评比、十佳网站评比等工作,有效地推进校园网站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了文明、健康、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
该同志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立足于本职岗位的同时,积极开展本部门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成果的应用推广。2009年,为解决当前严重的校园文化流失问题,完善在线宣传系统,为我校校园精品文化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部领导的带领下,积极组织开展对我校精品文化的数字化工作,与同事们一起,历经4个多月的努力,很好地完成了《浙江大学校史馆》和《十年成就展》三维虚拟展馆的建设工作,并将成果在校报、网站、论坛等媒体积极宣传、推广。三维虚拟展馆的建设,为广大师生以及社会提供获取信息和广泛交流构筑宣传平台,对深入挖掘学校优秀文化历史传统,弘扬求是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提升学校软实力,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效果。该同志在项目的申请、工作的开展与组织,信息的数字化、成果的应用推广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部门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扎实的成绩。

姓名:谌群芳
单位:信息学部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服务必将成为未来高校的战略重点。本人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基本理论指导方针,坚持勤于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并秉承以服务为宗旨,在实践中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以积极主动热情、认真负责的行动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学部建设伊始,积极主力建设学部英文网站,全校范围内率先推出学部级英文网站,网站内所有师资队伍均实现与学校个人主页平台之间的链接,并积极与信息中心推介部沟通反馈,完善个人主页建设。
积极参与学校信息化推进工作,率先以学部级管理机构角色主动申请体验学校积极推广的各类基础数据服务试验平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紧密结合学部的学术评价体系工作,在基于已有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现有阶段性信息化建设支撑平台的条件下,率先申请构建基于TOP期刊和TOP会议的WEB版信息领域海外高层次华人人才库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征求和考虑相关基础平台建设单位、其他高校和商业数据库已有的建设经验和意见,多次召开讨论会,并在工作中尽量规避重复性建设从而节约资源,统筹考虑未来项目建设的标准化上要求,提高示范试点的推广意义。紧密围绕《浙江大学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期举信息学部率先探索建设之力,积极有效助推我校信息化建设。根据项目计划,与信息中心推进部积极沟通,2010年初将开始试运行该系统,将该系统平台中的内容积极融入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我校未来的海外人才信息库建设及典藏数据库系统建设提供有益可行的智能采集和平台构建的好思路,可以有效实现资源内容与学校数据库之间的全文链接,系统平台全校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从而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共享大平台作出应有的贡献。

姓名:蔡昕
单位:离退休处

2009年主要承担了《离退休人员管理系统》的建立完善、离退休人员数据的充实规范工作。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在办公室领导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与软件公司的积极沟通协调,在资金和技术都有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多次尝试修改,提出了将原有系统改造成能实现针对浙江大学离退休人员管理的个性化应用的解决方案,现有的离退休人员管理系统中突出了“老有所为”和“孤寡空巢”的数据特色,可为学校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提供参考决策。在系统建立后试运行阶段,与办公室主任一起编写完成《离退休处信息管理规程》、《离退休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办法》、《离退休人员管理系统使用指南》。规范了数据的管理维护流程,在制度上保证了系统上线运行后,数据的长期有效准确。《离退休处人员管理系统》在今年10月12日通过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系统数据基本准确完善,能快速及时地为领导决策以及具体工作提供统计与查询。对推进离退休处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姓名:薛静平
单位:校办

薛静平同志主要负责各级来文的处理,工作围绕校协同办公系统(简称:OA)公文操作,自2007年4月17日开始正式运行操作后,至今完成了4168件的上级来的公文处理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和全校各学院、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的协助下,OA系统公文的高效、规范、快捷办公模式,得到全校的一致好评。该同志认真细致、并在工作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了OA系统的完善。
通过3年多的实践工作中,体会如下:
一、高标准要求,提高办文效率。公文处理自动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办公信息化是办公现代的必由之路,是转变办公理念、改革办公过程、转换办公模式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公文的办理效率。首先要求我们彻底改变传统的办文理念,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为系统要求输入多项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这些都需要我,要准确无误的操作,面收文工作量大,时常办文时效性要求高的环境下,完成大量原始数据和信息枯燥的输入工作,而且万一出错,自己没有修改的权限,这对我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
二、建立安全、高效的系统。我能协助信息化室建立高技术、智能化、便捷的OA收文管理系统,在3年实践中不断与信息化室的老师探讨多种问题,从选择系统,到OA系统的基本设项、各级的流转方式、归档管理等每个步骤都能积极思考,提出建设性意见,多项得到了采用,使OA收文管理系统能达到安全、高效、便捷的目的。
三、树立公文的督办意识。在传统的收文工作中,只要将文件分发到各部门,就可归档,收文工作就算完成,而校领导要求运用OA系统对各部门的文件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全程跟踪,这增加了很大工作量,时刻要关注着文件落实动态,同时校领导也常常针对文件精神加以批示,这样就要求我,要及时提醒相应部门贯彻,总之督查督办要及时,才能完成好收文督办工作。
四、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知识经济为中心的知识革命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府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从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到科技厅等均采用电子公文系统,这要求我要熟悉各种电子公文处理系统,熟悉各种格式,要把各种格式转化到我校的协同办公的(OA)系统里,这均需要我不断地向信息化室的老师请教,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质、高效的完成好领导交给我的收文管理工作。

姓名:濮永革
单位:档案馆

濮永革同志担任档案馆信息开发公室主任,在2009年带领信息办全体同志协同工作,在馆领导、兄弟科室同事的支持下,在档案馆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巩固并优化已取得的信息化、数字化成果,围绕对一期建设成果的持续性优化及增量档案的持续数字化、二期建设内容的总结、协同办公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对接的测试试点工作以及三期建设方案的拟定。
进行存量档案和增量档案资源数字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使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量不断增加。
优化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保证良好运行。在持续的优化过程中试我们的管理系统更加的完善,使用更方便,运行更加稳定。
为进一步完善与强化学位照片档案的收集,提升档案馆主动服务学生的水平,负责研制开发《分布式学位照自助拍摄归档系统》并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评审,成为2009年度学校第二批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目前系统已投入测试运行,情况良好。
根据师生对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使用反馈,组织科室力量对网站栏目与布局进行调整,改进后的档案馆门户网站于秋学期对外发布。截止到2009年12月中旬,门户网站点击率已逾153万人次。发布的信息中有12条为行政办公网的“浙大简讯”采用。
完成数字档案馆三期建设方案与预算的初步申请,并将着力于归档信息统一交换管理平台、增量档案数字资源、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数字档案安全支撑系统等方面的建设。